马斯克:死在火星上一定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2020-06-05 10:13   来源: 互联网

  

马斯克觉得应该把赚来的钱财,孤注一掷地投进自己喜欢的项目中。现在,他有一个坚定的目标:移民火星,他要全力以赴地把它变成现实。

出品 | 远读重洋

最近,SpaceX公司研发的载人龙飞船,搭载着两名NASA宇航员成功发射。

这是美国自2011年航天飞船退役后的首次载人发射。

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由商业机构进行的载人发射。

载人龙飞船

在过去,载人发射都是国家机构才能完成的事情,而现在,SpaceX作为一个私营商业机构,竟然成功地完成了这一项目。

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载人航天进入商业时代。

而开启这个新时代的人,是SpaceX公司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埃隆·马斯克

早在1992年,马斯克辍学准备创业时,太空就成为了他最想涉足的三个领域之一(另外两个领域是:互联网和清洁能源),不过人们只是把他当疯子来看,因为太自不量力了。

而近30年过去后,马斯克成为了太空领域商业探索的第一人,他的火箭被多国政府征用,他成功地进行了载人发射。

前无古人,后也看不到来者,人们不再称他为“疯子”马斯克,转而把他视为冒险家。

那马斯克的冒险精神从何而来,他为什么要涉足太空领域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马斯克的冒险精神

马斯克的冒险启蒙来自于他的外祖父约书亚·诺曼·霍尔德曼。

他的外祖父在自己事业最巅峰的时候,毅然变卖了所有的产业,带着全家离开了加拿大,前往南非定居。

那个时候,他已经48岁了,之所以选择南非,是因为这个非洲国家听上去就像是个冒险之地。实际上,外祖父此前并没有去过南非。

在南非,他的外祖父开始不停地探险,曾带着全家深入到丛林中,寻找失落之城,一家人差点因此葬身狮口。

外祖父带着全家探险

外祖父还曾在近50岁的时候,驾驶自己组装的飞机,飞越数万公里,从南非到挪威,再辗转到澳大利亚。

外祖父组装的飞机非常简陋,上面没有任何仪器,甚至没有无线电,也没有航空地图。但这也无法阻止他对冒险的热爱。

经历过很多九死一生的时刻,最终他在72岁时,因为驾驶飞机练习着陆发生事故,折断了脖子,结束了疯狂的一生。

外祖父离世的时候,马斯克还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他并没有亲眼见证过这些疯狂的故事。但自打幼时起,他就一遍又一遍地听家人讲起,还看过很多跟外祖父相关的幻灯片资料。

马斯克一直视外祖父为偶像,在他看来,冒险精神是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成长过程中,马斯克也会有意无意地尝试一些冒险活动,加上当时的南非正值动荡时期,充满了各种疯狂的暴力事件。

在那里,做什么都不算太疯狂,比如说少年时期的马斯克,就曾经自制过火箭模型,那可不是什么纸糊的道具模型,它是可以靠动力装置推动真正“发射”的火箭。

马斯克过18岁生日

火箭的动力装置也是马斯克自制的,他把强酸和强碱混合在一起,再加上氯粒,这种混合物产生的巨大爆破效果,可以用来推进火箭“发射”。

制作爆炸物可并不是一件很安全的事情,弄不好就会把10根手指都炸掉。但马斯克在制作的过程中,却安全无事。

你可以将其归结于幸运,但在幸运背后,更重要的是马斯克对于相关知识原理的掌握。

书呆子马斯克

马斯克从小就是个十足的书呆子。每天读10个小时的书,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

他还在上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把学校和邻近的图书馆的书都看完了,还把两套《大英百科全书》读得烂熟于心。

这些知识把他变成了一个“活百科全书”。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在外面玩,随着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小伙伴开始往家跑,因为他们怕黑。

这让马斯克非常不理解,他脱口就说道:别怕,黑暗是只不过是因为没有光,没有400-700纳米的可见光。

小伙伴显然听不懂马斯克在说什么。

还有一次,他和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妹妹看着天上高悬的月亮,好奇地问:“月亮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啊?”

马斯克回答说:“离我们238855英里(约384400千米)”。接着,他又补充道:当然了,这是平均值,具体的数字,还取决于你的位置。”

马斯克(左)和弟弟妹妹

这时的马斯克,还在上小学,但他的知识量已经非常丰富了。每当别人有问题时,总是会说:“去问问那个天才小子(马斯克)。”

他不仅知道天文知识,也知道化学知识,包括火药是如何制作的,如何才能产生巨大的爆炸力等等,所以他才能从“自制爆炸物”中保证平安无事。

这都得益于他阅读的习惯。成年后的马斯克,也一直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有一次,他跟公司的同事在拉斯维加斯举行庆祝活动,大家都在喝咖啡、聊天,而马斯克却自己在那里读一本晦涩的小手册。

这本小手册是讲苏联造火箭的。当时的马斯克已经创造了PayPal,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对于火箭,或者说对太空始终有着浓烈的兴趣。

马斯克的太空梦

马斯克的太空梦也源于小时候,在他读过的众多书籍中,他最喜欢的就是科幻作品

比如说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罗伯特·海因莱因的《严厉的月亮》,以及《银河系漫游指南》。

电影《银河系漫游指南》宣传图

在这些科幻小说中,马斯克读到了主人公参与登月火箭的制造和航空计划的经历,这给他埋下了太空梦的种子,“这些事情实在是太有趣了”,马斯克心里想着。

很多小孩都曾对于太空有过幻想,这不足为奇,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幻想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渐渐磨灭。

但不知为何,对于马斯克来说,这个幻想却变得越来越真切。等到他15岁的时候,他甚至已经把人类在宇宙的征程看做了自己的使命。

这时的马斯克深知,南非不是一个可以帮助他实现梦想的国家,这里冲突不断,由于长期实行种族主义,正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制裁。

那哪里才是圆梦之地呢?马斯克心里的最佳答案是:美国。

在他看来,美国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梦想的土地,所以这个南非的男孩,决心要前往那里。

几经波折,马斯克在20多岁抵达了美国。

他加入了一家硅谷的创业公司,这家创业公司被当时的媒体大肆吹捧,因为在那里有一群科学家正在研究超级电容器,可以作为电动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革命性来源。

马斯克觉得有点意思,便以实习生的身份加入了。在这里,马斯克对于超级电容器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可以利用超级电容器释放巨大的能量,来制作《星球大战》中的那些激光手臂,这样可以用在未来的科幻电影中。

他认为还可以把这种电容器用在导弹上,能够给导弹提供能量。在这里,马斯克以电容器为基础,展开了一系列商业实验。

马斯克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马斯克有很多梦,但他从不做白日梦。

因为懂得把自己的梦和商业化结合在一起。

马斯克的商业之路

按照计划,马斯克原本准备去斯坦福大学攻读材料科学和物理学博士学位,从而推进关于超级电容器的工作。

但故事并没有按照这个方向发展,马斯克在斯坦福大学待了两天,就退学创业去了。

他并没有直接选择太空领域,因为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他还想不出如何从中盈利。

因此他选择了先投身到互联网领域,这个领域既受到资本的青睐,也是马斯克一直感兴趣的领域。

马斯克对于互联网的初探索是跟弟弟一起完成的,他们共同创立了一个叫黄页(Zip2)的网站。

马斯克(右)和弟弟(左)、妈妈(中)

这个网站有点类似于“高德地图”和“大众点评”的结合版,大家可以通过这个网站在地图上搜索附近的商家。

后来这家公司被计算机制造商康柏(Compaq)以3.07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

之后,马斯克又创立了一家叫做X.com的金融公司,他把自己从Zip2赚来的钱几乎都投进了X.com。

在当时的人看来,马斯克简直是疯了,竟然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押进一个类似于网络银行的有点不太靠谱的项目上。就连他的合伙人也说,马斯克承担个人风险的意愿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

选择这种做法的人,要么大获成功,要么最后一无所有。

而马斯克现在属于前者,X.com是PayPal的前身,PayPal后来被eBay以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发生在2002年,正是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期,整个科技行业都处在剧烈衰退的泥沼中,连生存都成为了问题。

而PayPal却以天价出售给了eBay,成为了乱世中的赢家。马斯克也从中净赚了2.5亿美元。

马斯克创立PayPal

尽管马斯克从中赚到了巨额的财富,但他在PayPal的收场却并不完美。

当时PayPal的规模快速扩大,出现了网络欺诈问题,由于马斯克处理得并不是很好,董事会便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趁着马斯克外出度蜜月的时候,董事会成员把他挤出了CEO的位置。

马斯克收到自己被取代的消息,是在去往度假胜地的飞机上。那是一次被推迟了9个月的蜜月,也是马斯克自创业以来,他首次休息。

却迎来了这个结果,马斯克曾半开玩笑地对妻子说:“我不再是一个神童了”。

此时的马斯克,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贸易展览会中,那里所有的人都任职于技术行业,并整天谈论融资、IPO、追逐着丰厚的薪水。

而这种生活,对马斯克来说渐渐变得没有吸引力了,他做了个跟他外祖父类似的决定。在自己事业巅峰时期,举家南迁,搬去了洛杉矶。

之所以选择洛杉矶,是因为这里有着世界顶尖的航空业人士。在这里,他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太空行业。

成为了亿万富翁的马斯克,决定要开始追求自己儿时的梦了。

重新逐梦太空

原本他以为,在这里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厉害的太空探索技术。但事实却让马斯克有点失望。

有天,他登录了NASA的网站,想要找到一些关于火星探索的详细计划,但一点相关的内容都没有找到。

一开始他想,天哪,自己可能找错地方了。但他找了很久,发现确实没有,真的什么都没有,一点计划和安排都没有。

马斯克想:“这真是疯了”。本应大胆无畏、以探索太空新领域为使命的美国机构,却对火星探索一点兴趣都没有。

此前,马斯克一直都相信美国人骨子里有着深植于人性的探索精神。而现在看来,这种精神似乎已经消失殆尽,没有人再在乎什么探索太空了。

但马斯克在乎,而且他似乎有了一种使命感:不仅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儿时梦,也是为了重拾大家对于科学、征服未知和技术创新的热情,去探索太空。

马斯克成立了自己的组织——火星生命基金会(Life to Mars Foundation)。

他发布了一个活动,只要科学家和权威人士能够提供一种技术性上可行的方案,可以把老鼠送上太空,他就为他们提供2000万到30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这一活动确实吸引了不少的专家,包括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但他们并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马斯克不愿意放弃,他自己也在探索可能的方法,为了解决发射的问题,他曾秘密地跑到俄罗斯购买导弹,准备改装后送上太空。

当俄罗斯专家问他为什么要购买时,他回答说为了太空事业。在他们看来,马斯克做事已经完全丧失了理智。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马斯克纯粹是在靠爱发电,靠自己对于太空的热爱,干着一件不太可能实现的事情。

俄罗斯的专家认为马斯克太可笑了,而且也不认为马斯克真的会出这么多钱来买导弹,有点嘲讽地对马斯克说:“别闹了,小子,你没这么多钱”。

最后,这笔交易没能达成,马斯克的心情跌到谷底,他原本以为自己能够为全人类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却铩羽而归。

沉默了很久的马斯克,突然对同行的科学家说了句话:“兄弟们,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造火箭。”

“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在马斯克之前,有很多有钱人和他一样,雄心勃勃地以为自己能够征服太空,结果都只是让自己的财富付诸东流。

比如说金融界奇才安德鲁·比尔(Andrew Beal),为了探索航空领域,投资了几百万美元,最后都打了水漂。

所以当马斯克提出这一计划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看好他,包括那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心想:“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但马斯克是认真的,他拿出了一份表格,在里面详细地列明了建装配和发射一枚火箭的成本,里面还涉及到了火箭性能特性,内容非常详细。

原来,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马斯克一直在研究航天工业和背后的原理,他看了包括《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在内的各种专业书籍。

就如同他童年一般,孜孜不倦地吸取着其中的知识,最后他发现“自己造火箭”是可行的。

尽管如此,但身处太空领域的大部分人都不太相信马斯克能干成这事。在他们眼中,马斯克就是个有钱的疯子,原本可以只花2000多万美元,而现在他却要花掉几个亿美元,最后的结局也不过是像前人一样:把钱都烧光了。

马斯克才不管他们怎么看,既然他认定这件事可行,他就是铁了心要干。马斯克也不需要这些不看好的专家,他把那些唱反调的人全都淘汰了,只留下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精英工程师。

马斯克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成立了一家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就是SpaceX

在这里,马斯克开始造火箭了。不同于波音公司、俄罗斯人和其它国家发射的大型火箭,马斯克制造的火箭不会搭载大型卫星,而是要成为更小载荷的新型火箭。

因为只有这样,公司每次发射的成本才能降低,发射的频率才能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地进驻太空产业,这才是马斯克对于太空的终极幻想——人类可以成为跨星球的物种。

尽管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概念,但一家民营公司能否成功制造火箭,还是一个未知数。

火箭发射不仅是个非常烧钱的工作,这项工作通常都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而且这也是个对于技术要求非常严格的工作。

如果你去网上搜索“火箭爆炸“的视频,你能够看到几千个在美国和前苏联发生的发射事故。在1957年到1966年,仅美国就尝试发射过400多枚火箭,其中有大概100枚都爆炸了。

对于这样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SpaceX成功地完成了。2003年,他们发射了一枚火箭,这距离SpaceX成立,仅仅过去了15个月,堪称奇迹。

SpaceX前几次发射火箭的场所

此后,SpaceX还上演了无数个奇迹,它从航空业的笑柄变成了最稳定的运营商之一。

SpaceX差不多每个月都要发射一次火箭,为了给国际空间站补充供给,或者是为了某个国家运载卫星。

而马斯克最初的愿景也实现了,人们重拾起了对于科学、未知和太空的热情。

在过去的10年里,美国卫星制造、卫星相关服务以及火箭发射服务市场呈现爆炸式增长。从每年600多亿美元,增长至2000多亿美元。

前不久,马斯克接受美国媒体采访,他在采访中说:像巴菲特这样的人还是少一些好。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巴菲特的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太无聊了,大部分时候都在做资本配置,读年报和会计报表。

而他要干点有意思的事情。

自从辍学创业后,他一直在三个最想涉足的领域中浸淫:互联网、再生能源和太空。在马斯克看来,这三个领域会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发展。

目前来看,马斯克不仅涉足了这三个领域,而且似乎做的都不错。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