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杆100丨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国产工软筑基,打造智能制造人才新高地
【编者按】为响应教育强国战略,构建行业多方共赢的生态合作体系,中望软件牵头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等单位,联合推出“标杆100”案例计划,邀请100位教育行业标杆先行者,分享在培养国家战略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经验。本期走进南京工程学院,以下为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院长黄家才教授的教育实践经验整理。
南京工程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依托省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自动化学院下设自动化(国家级一流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及控制工程硕士点。师资团队101人,拥有3个省级教学团队和4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科技奖6项,“十四五”承担国家级项目14项。近三年获省级以上学生竞赛奖473项(国家级166项)。
直面挑战,探寻学科建设破局之道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以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为核心,致力于构建 “理论 - 实训 - 产业” 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然而,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征程中,学院面临着诸多挑战:技术迭代日新月异,对师资能力的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践资源的相对有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面对这些困境,学院从国产化战略优势出发,经过严谨的对比选型,将目光聚焦于国产工业软件 —— 中望软件 CAx 技术上。相较于进口软件,中望软件不仅具有本地化服务响应迅速的优势,成本更是降低40%。此外,中望软件还根据学院的课程需求,定制了教学模块,如虚拟仿真实训模块,实现了与课程的精准匹配。基于此,学院以 “全校国产替换” 为有力牵引,将企业级工具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同步对课程体系与实训环境进行优化升级,开启了学科建设的新篇章。
携手共建产教融合工作站,成果瞩目
2024 年,学院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创新工作站共建单位。此后,学院与中望软件签署战略协议,双方携手共进,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创新工作站共建单位通知文件截图
● 共建多元教学平台:双方联合成立 “国产工业软件现代产业学院” 以及江苏省首个国产工业软件教学示范基地,建成智能设计与仿真实验室、3D 打印实训室等多个实践场所。这些平台覆盖了 5 个专业,每年能够为超过 2000 人次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学院引入中望 CAD/CAE/CAM 全流程软件,实现了大部分的国产软件对国外软件的替代,并将其嵌入《工程制图》等数字化教材中。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操效率,相比以往提升了 40%。
3D 打印实训室学生作品案例
● 推动师资课程升级:20 名教师成功获得中望软件高级工程师认证,他们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开发了 4 门校企合作课程,并凭借这些课程荣获 2 项省级教学奖。中望软件的技术专家每年都会为学生授课20学时,逐步覆盖更多学生。在《制造技术基础》等课程中,融入中望软件技术,并开发虚拟仿真实训模块,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聘任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性的指导。近三年,学生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得100余 项国家级奖项,其中包括成图大赛一等奖 3 项。在 2024 年,学生更是在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荣获省级银奖及国家级铜奖。近年来,入职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企业的毕业生数量大幅提升,充分展现了学院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国产工业软件深度应用,教学成效显著
学院以教学需求为导向,针对传统教材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引入中望 CAD/CAE/CAM 全流程软件,并开发《工程制图》数字化教材。该教材通过动态演示复杂模型,有效破解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空间想象难” 的痛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工程制图》数字化教材
● 成绩提升显著:工程制图课程的优秀率从 15% 大幅跃升至 25%。在工业设计课程中,学生的作品凭借出色的设计和创新理念,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铜奖。
● 竞赛成绩突破:在第十三届华东区 CAD 竞赛中,学院学生表现卓越,一举斩获 11 项个人奖。在第四届 “中望杯” 工业软件大赛中,学院团队作品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全国十强,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部分学生荣誉
● 实战能力进阶:部分学生参与中望企业级项目,如智能家电结构优化项目。在项目实践中,学生熟练应用软件,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多名优秀毕业生凭借出色的能力成功入职中望软件。
产教融合,共促良好教育生态
基于双方前期深度合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包括近期入选的省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学院与中望软件在未来将进一步携手共进,不仅着眼于深化合作规划的升级,还将全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
● 优化课程实训,打造产业适配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计划增设工业自动化设计、仿真等前沿课程内容,开发跨机械、电气、自动化等多学科的融合课程,以企业实际项目案例为蓝本设计实践课程,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同时,学院将升级校内实训中心,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打造更加贴近产业实际的真实场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通过开设 “中望特色班” 和 “现场工程师班”,实现人才的定制化培养,精准输送至合作企业,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 提升能力认证,强化师资学生综合素养:组织教师参与中望软件的技术培训及项目研发,进一步提升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联合举办工业软件设计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实践能力,并推动学生考取中望职业技能认证,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 科研协同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应用:双方联合攻关 CAD 内核优化、CAE 仿真精度提升等关键技术难题,共建创新实验室,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聚焦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学院将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中望软件、工信部电子五所等战略伙伴,共建工业大数据中心与数字孪生仿真平台,系统性实施“登峰计划”。通过汇聚海量工业场景数据资源池,构建“真实场景建模-智能算法训练-虚拟验证迭代”的创新链,打造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体。重点推进学科交叉共建(智能制造+工业软件)、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核心算法、数字孪生标准)、产教融合育人(卓越工程师定制班、双师型导师工作站)三大工程,形成“学科建设-技术攻关-卓越工程师培养”三位一体的闭环发展模式,加速破解产业转型“痛点”与教育供给“堵点”,为教育强国战略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关于中望软件
广州中望龙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决方案商,拥有7大全球研发中心,深耕教育领域16年,为超4000所院校及8.5万所K12机构提供专业人才培养支持。
关于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
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业务指导,挂靠单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秘书处设在电子五所,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行业纽带作用,持续开展产业研究、公共服务、生态培育等多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生态发展。
关于广东省工业软件创新中心
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中心于 2022 年获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批复筹建,聚焦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攻关与生态建设,推动国产替代。
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与仿真软件创新联盟:由工软数创牵头组建,院士领衔专家团队,汇聚近百家单位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主攻设计与仿真软件核心技术研发及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