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和水情对水稻生长很重要,专家提醒要科学地处理

2020-07-29 16:58   来源: 互联网

人民以粮食为天,以粮食为先。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粮食的丰收和安全对于做好"六个稳定"和"六个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7月27日,"科技日报"记者在江苏李小河地区看到,今年由于长期低温降雨,水稻普遍表现为生长缓慢,分蘖数少,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低温、阴雨、日照少,水稻生长进程延迟。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水稻、小麦主产区,目前江苏省永久性基本农田超过五千八百八十万亩,今年,扬州、台州、南通、盐城、淮安等属于李下河地区的乡镇,水稻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万亩。


江苏丽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家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小麦等前期作物提前成熟收获,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水稻种植竞争,但自6月中旬以来,由于持续的多雨天气,水稻生长速度下降,分蘖速度减慢,水稻生长进程推迟,干物质积累不足,秧苗不平衡现象突出。


用扬州大学水稻工业工程技术研究所副院长高辉的话说,这是一个长期缺乏光、低温、雨、光的问题。按照高产的目标,在正常气候和光照条件下,如每亩粳稻8斤,水稻的有效穗应为250000粒左右,也就是说,目前一棵树不能分开在8个穗以下。


然而,记者与扬州大学教授张瑞红一起,在扬州市江都区七里村播种稻田,连续观察了几次稻苗,发现每个稻田平均穗数约为4粒,远远低于目标值。


但是,张瑞红认为,不仅受气候和光照条件的影响,而且与稻农选择的水稻种子和秧苗是否及时追肥以及是否重视追肥有一定关系。例如,发芽时要及时施肥;分蘖前要及时施用分蘖肥,加快分蘖分化;雨水应立即打开稻田排水口,以确保雨水停止田间干燥。


常人路是扬州市江都区七里村的一名大粮食种植者。今年,在扬州大学专家的指导下,他选择了抗低温、抗病虫害的优质水稻种子,并利用基于北斗导航的智能设备,完成了均匀播种、除草、施肥等工作。目前,水稻生长过程正常,每亩种植13斤,平均穗数约8粒,有效穗数超过350000粒。


江苏丽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家说,目前,大量水稻已超过有效分蘖临界叶龄,但不能在适当的时间搁浅,有的田有较多的水苗、弱苗体、根系活动偏差、易受病虫害感染、减产风险高。


 

完善技术计划增强抗灾减灾意识


专家认为,要保证粮食生产不减产,就要根据气候、水情、苗木条件等采取科学措施,落实大田管理的关键时期。主要种植者要增强抗灾减灾意识,因地制宜,搞好分类管理,加快育苗条件的转化和升级,为水稻高产高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在大面积水稻生产中,应重视穗肥,促进小穗分化,注重大穗。采取了多种轻措施,使分蘖摇动成穗,促进了新根的发生,提高了植株抗倒伏的能力。同时,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叶螟等病虫害,清除田间杂草。"高慧说。


江苏丽下河农业科学研究所专家告诉记者,根据"秧苗到不等时间,时间到等苗"的原则,针对6月中旬以来持续下雨的天气和未来天气预报雨水仍偏偏的趋势,有必要及时清理内外沟渠,打开稻田排水口,确保雨阻田干。尤其在生长后期,应以干、湿、湿为主。应以滋养根系和保护叶片为主,不宜长期淹水,不应缺水干旱,坚持干湿交替,以干为主,采收前10天为7次。


有关专家指出,特别是目前一些晚播、晚播、硬苗出现晚、黄叶田、茎分蘖明显不足的田,如受阴雨影响的肥料流失,应用5公斤左右的尿素,每亩添加锌、钾、硅肥,其他田要严格控制施肥。对于人口多、易倒伏的农田,除加强根植措施外,每亩短庄峰60~70 ml,5%折期能量丰80~100 ml,可分别控制基部节和穗下节的伸长,提高抗倒伏能力。


专家提醒,当前和未来时期是台风、旱涝、极端气温、病虫害等灾害频发的时期,因此,要根据各县、区植物保护部门发布的信息,密切关注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尽快制定和完善防灾减灾技术方案,重点抓好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瘟病、钻孔病等重大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确保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财经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